现在一提楼市好多人都问:“现在还有买房刚需吗?”这问题看着简单,背后门道可不少,咱们今天就掰开了说说。
你看啊国家统计局说2020年咱城镇人均住房面积都40平米了,放世界上也算靠前的。央行数据更直接,2019年城镇居民96%都有房,平均每户1.5套房——58.4%的家庭有1套房,31%有2套,10.5%有3套以上。这么看,城里人家家都有房,超四成家庭还不止一套,好像买房刚需真没啥了。
数据又摆这儿呢:咱城镇化率才63.89%,跟发达国家70%-80%比,还差着一截呢。按以前的趋势,未来还有2-3亿农村人要进城,这些人总得有地方住吧?新进城的人要买房,这刚需不就来了?
要弄明白这事儿,得先说说啥是刚需。按说刚需就是离不了的东西,像水、粮食、衣服,住房也算一个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满足住的办法多了:租房、自建房、保障房,不一定非得买房。这么看,刚需可能有点“变味”了。
你想啊现在真正没房住的人有几个?就算有睡桥洞的,他们也买不起房,压根不算楼市刚需。西南财大数据显示,2018年三季度新买房的人里,58.2%是投资,26.7%是改善住房,头次买房的才15.1%。
这说明啥?现在人买房更看重保值赚钱,不是单纯为了住。就算有刚需,大多也是没钱买房的人,可他们又买不起,这就很矛盾。
不管有没有刚需,买不起房的人一直都在。怎么让他们有地方住?这才是楼市该解决的大问题。
北大教授徐远提了个“二次房改”的想法,他说要在大城市、都市圈每年建1000套安居房,每套50平米左右,专门给买不起房的人,而且位置得好,方便看病、上学、买东西。
其实国家早就开始行动了:住建部说要建公租房、保障房、共有产权房为主的保障体系;发改委等21部门也在“十四五”规划里说了,要加大保障房建设,特别是大城市,得让困难群体有房住。
还记得1998年的房改吗?那是一次房改,让楼市活起来了,解决了住房短缺的问题,给城镇化打了基础。现在说的二次房改,核心是让住房供应更多样,多建公租房、共有产权房这些保障房,让人人都有房住。这其实是楼市往健康方向走的标志。
你说现在买房还算刚需吗?可能得看你怎么定义“刚需”了。但不管怎么说,让更多人有房住,才是楼市该有的样子。你对这些事儿怎么看?
本文章由齐家小编整理发布,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,谢谢!
金富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